【什么叫被动语态】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个概念。它们是英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什么叫被动语态”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结构和用法。
一、什么是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是一种句型结构,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在被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接受者,而动作的执行者则由介词“by”引出,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被省略。
例如:
- 主动语态:Tom broke the glass.(汤姆打碎了玻璃。)
- 被动语态: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om.(玻璃被汤姆打碎了。)
在被动语态中,动词的结构通常为“be + 过去分词”。
二、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如下:
时态 | 结构 | 例句 |
一般现在时 | am/is/are + 过去分词 | The book is written by her. |
一般过去时 | was/were + 过去分词 | The car was repaired yesterday. |
一般将来时 | will be + 过去分词 | The problem will be solved soon. |
现在完成时 | have/has been + 过去分词 | The letter has been sent. |
过去完成时 | had been + 过去分词 | The house had been built before 2010. |
三、使用被动语态的常见情况
1. 当动作的执行者不重要或未知时
例如:The door was locked.(门被锁上了。)——不知道是谁锁的。
2. 当想突出动作的承受者时
例如:The new policy was announced yesterday.(新政策昨天宣布了。)
3. 在正式或学术写作中
被动语态常用于科技、新闻、论文等正式文体中,以保持客观性。
4. 当动作的执行者是泛指或不明确时
例如:Mistakes are made every day.(每天都会犯错误。)
四、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区别
特征 | 主动语态 | 被动语态 |
句子主语 | 动作的执行者 | 动作的承受者 |
动词形式 | 动词原形(如:write) | be + 过去分词(如:be written) |
强调重点 | 执行者 | 接受者 |
常见场景 | 日常对话、强调动作执行者 | 正式写作、强调结果或对象 |
五、总结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型结构,主要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非执行者。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尤其在正式写作中更为常见。掌握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如果你希望进一步练习被动语态的转换,可以尝试将一些主动语态的句子改写为被动语态,从而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