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潼关》是唐代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 潼关
>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一自寇乱以来,中原多故,此地尤甚。
> 丈夫不作安危计,只把山河作战场。
> 愿将热血洒神州,不为功名死亦甘。
这首诗通过描绘潼关的战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大义的忠诚。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
《潼关》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与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诗人以潼关为背景,描绘了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民族牺牲的决心。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二、诗歌解析表
| 诗句 | 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 | 情感表达 |
| 城头铁鼓声犹震 | 城墙上铁鼓的声音还在回响 | 战争的余波仍在持续 | 对战争的警觉与无奈 |
| 匣里金刀血未干 | 刀鞘中的刀还沾着未干的血 | 战斗尚未结束 | 对和平的渴望与斗争的延续 |
| 一自寇乱以来,中原多故,此地尤甚 | 自从外敌入侵以来,中原地区灾祸不断,这里尤为严重 | 描述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 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
| 丈夫不作安危计,只把山河作战场 | 有志之士不考虑个人安危,只把国家山河当作战场 | 表达舍身报国的精神 | 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
| 愿将热血洒神州,不为功名死亦甘 | 愿意将热血洒在祖国大地上,即使不求功名也甘愿牺牲 | 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 | 对民族大义的坚定信念 |
三、整体评价
《潼关》虽短,但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感。谭嗣同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展现了自己为国献身的崇高理想。诗中“愿将热血洒神州”一句,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结语:
《潼关》是一首充满激情与责任感的诗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激励了无数后来者为国家、民族而奋斗。读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更能体会到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