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只有两三枝原诗】“赏心只有两三枝”出自宋代诗人张耒的《夜坐》一诗,全诗为:
> 夜坐
>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孤寂与清幽,借竹影、梅花、月色等意象表达内心的寂寞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赏心只有两三枝”则是后人对诗句意境的一种提炼和概括,表达了在纷繁世界中,真正能让人感到愉悦的事物往往寥寥无几。
一、
“赏心只有两三枝”这一说法源于张耒的《夜坐》,强调的是在人生百态中,能够真正触动人心、带来愉悦的瞬间或事物并不多。它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微之美的感悟。
该句常被用来形容生活中那些简单却动人的时刻,如一朵花、一缕风、一句诗、一个眼神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在心灵深处激起涟漪。
二、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宋代诗人张耒《夜坐》 |
| 原文 |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
| 引申句 | “赏心只有两三枝” |
| 意境 | 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简短瞬间 |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小见大”的审美观 |
| 作者背景 |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三、结语
“赏心只有两三枝”不仅是对诗歌意境的提炼,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要善于发现那些平凡中的美好,珍惜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瞬间。这种审美情趣,正是中华文化中“静中有动、淡中有味”的深刻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