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故事有哪些

2025-11-19 07:01:32

问题描述: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故事有哪些,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9 07:01:32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故事有哪些】《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以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而闻名,更因其蕴含丰富的战略智慧而广受推崇。其中,“三十六计”是古代军事谋略的精华,许多计策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以下是对《三国演义》中涉及的三十六计及其相关故事的总结。

一、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中总结出的36种战术策略,涵盖了攻防、诱敌、撤退、心理战等多个方面,广泛应用于战争和日常生活中。虽然“三十六计”并非出自《三国演义》,但书中许多经典战役和人物行为与这些计策高度契合,成为其生动的注解。

二、三十六计及对应《三国演义》故事(表格形式)

序号 计策名称 简要解释 《三国演义》中的对应故事
1 走为上计 避免正面冲突,选择撤退 刘备败走当阳,诸葛亮安排赵云保护阿斗
2 围魏救赵 攻打敌方后方,迫使敌人回援 孙权围攻合肥,曹操率军救援
3 借刀杀人 利用他人之手除掉敌人 曹操借刘备之手除掉吕布
4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时出击 赤壁之战前,周瑜以逸待劳迎战曹军
5 声东击西 声称攻击一方,实际攻击另一方 诸葛亮七擒孟获,多次声东击西
6 无中生有 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周瑜假传曹操要杀蔡瑁,让黄盖诈降
7 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备入川时,诸葛亮派赵云从水路偷渡
8 笑里藏刀 表面友好,实则暗藏杀机 曹操表面上厚待刘备,实则防范其壮大
9 以少胜多 凭借智谋弥补兵力不足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
10 反客为主 被动转为主动,掌握主动权 诸葛亮在南征中反客为主,成功收服孟获
11 空城计 以虚张声势吓退敌人 诸葛亮在西城弹琴,司马懿疑有埋伏而退兵
12 欲擒故纵 先放松控制,再一举擒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13 釜底抽薪 直接切断敌人的根本来源 诸葛亮断绝蜀汉与吴国的联系,孤立东吴
14 混水摸鱼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诸葛亮利用刘表病死,迅速夺取荆州
15 金蝉脱壳 脱离困境,留下假象迷惑敌人 刘备逃亡时,假意投靠曹操,实则另寻出路
16 指桑骂槐 借题发挥,间接批评或威胁 曹操借酒杯事件责备刘备,警告其不要轻举妄动
17 假道伐虢 借道他国,实则消灭对方 诸葛亮借道阴平,奇袭成都
18 偷梁换柱 暗中替换关键物品或人员 诸葛亮设计替换关羽的命令,使其误入陷阱
19 唇亡齿寒 强调彼此依存关系 孙权与刘备结盟,防止曹操吞并吴蜀
20 乘火打劫 利用别人遭遇困难时趁机夺取 曹操趁袁绍内乱,迅速扩张势力
21 声言必胜 夸大自己的实力,震慑敌人 诸葛亮在祁山摆出大军阵势,吓退魏军
22 以强凌弱 以强大武力压制敌人 曹操以优势兵力压迫刘备
23 顺手牵羊 利用小机会获取利益 诸葛亮在战场上捕捉敌军小股部队
24 两面三刀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刘备表面臣服曹操,实则暗中积蓄力量
25 背后袭击 从敌人后方发动攻击 诸葛亮派赵云从后方夹击魏军
26 空中楼阁 建立虚假威信,使敌人不敢轻易进攻 诸葛亮在西城摆出大军架势,吓退司马懿
27 落井下石 在敌人危难时进一步打击 曹操在袁绍死后迅速吞并其部众
28 三十六计 本条为总纲,不单独列出 各计策综合运用,形成整体战略
29 欲取先予 先给予好处,再设法夺取 诸葛亮赠送粮草给南蛮,换取信任
30 以德服人 以仁德感化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使其心服口服
31 赏罚分明 奖励有功者,惩罚有过者 诸葛亮治军严格,赏罚分明,赢得将士信赖
32 以智取胜 依靠智慧而非武力战胜敌人 诸葛亮用计谋多次击败魏国将领
33 知己知彼 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 诸葛亮对魏国将领了如指掌,屡次获胜
34 以逸待劳 与第4计重复 再次强调养精蓄锐的重要性
35 以正合,以奇胜 正规作战与奇袭相结合 诸葛亮采用常规战法与奇袭结合,屡建奇功
36 以退为进 表面撤退,实则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诸葛亮多次撤退,诱敌深入后再反击

三、结语

《三国演义》不仅是历史小说,更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三十六计在其中被巧妙运用,展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和灵活的战术思维。无论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周瑜的借刀杀人,都成为后世学习的经典案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处世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