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人民词语出处介绍

2025-11-16 08:23:09

问题描述:

人民词语出处介绍,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6 08:23:09

人民词语出处介绍】在汉语中,“人民”一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意义,常被用于表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与认同。本文将从“人民”这一词语的出处、演变及常见用法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相关信息。

一、词语概述

“人民”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尤其强调其作为国家主体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普通词汇,更是一种政治理念的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使用方式。

二、词语出处与演变

“人民”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但其现代政治含义主要形成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过程中。以下为“人民”一词的主要出处和演变阶段:

时期 出处文献 内容摘要 含义说明
古代 《尚书·五子之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但尚未出现“人民”一词。
明清 《明史·食货志》 “民者,国之本也。” 继续沿用“民”的概念,未明确使用“人民”。
近代 《新青年》杂志 “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 开始使用“人民”一词,强调民众的社会作用。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明确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主体。

三、常见用法与搭配

“人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于政治、法律、新闻等领域,常见的搭配包括:

- 人民民主:强调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人民利益: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人民英雄:表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 人民生活: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状况。

四、总结

“人民”一词不仅是语言学上的一个普通词汇,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民”到现代的“人民”,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的重视与尊重。在当代语境下,“人民”已成为国家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力求客观、准确,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以提升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