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二的原文】一、
《梦李白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好友李白去世后所作的一组诗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李白深切的怀念与哀思。这首诗通过梦境的形式,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李白的误解与不公。
全诗语言沉郁顿挫,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诗中既有对李白才华的赞美,也有对其遭遇的同情,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以下为该诗的原文及简要解读,并附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二、原文及解析
原文: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魂来枫叶青,魂去兰泽碧。
>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诗句解析:
1.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生死离别之痛,生离之苦令人悲伤不已。
2.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描述了李白被贬谪到南方瘴气之地,音讯全无,令人心忧。
3.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杜甫在梦中见到李白,表明自己一直念念不忘这位老友。
4.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诗人担忧李白身处困境(如政治牢笼),难以自由飞翔。
5.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怀疑梦中之人是否真是李白,担心他已不在人世。
6. “魂来枫叶青,魂去兰泽碧。”
描写李白魂魄飘荡于自然之间,象征其灵魂的纯净与高洁。
7.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梦醒后仍觉月光洒满房间,仿佛李白还在眼前。
8.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希望李白的灵魂不受恶势力侵扰,保其清白。
三、表格对比分析
| 诗句 | 释义 | 情感表达 | 艺术特色 |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生死离别之痛,生离之苦 | 悲伤、沉重 | 直抒胸臆 |
|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 李白被贬南方,音讯全无 | 忧虑、牵挂 | 环境描写 |
|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梦中见友,思念深切 | 真挚、感人 | 梦境意象 |
|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 担忧李白处境艰难 | 担心、忧虑 | 隐喻手法 |
|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 怀疑梦中人是否真实 | 疑虑、不安 | 情绪波动 |
| 魂来枫叶青,魂去兰泽碧 | 魂魄飘荡,象征纯洁 | 清净、高洁 | 自然意象 |
|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 梦醒后仍觉似在眼前 | 惆怅、恍惚 | 画面感强 |
|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 希望李白灵魂安宁 | 慈悲、守护 | 抒情寄托 |
四、结语
《梦李白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悼念诗,更是杜甫对友情、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通过梦境这一形式,诗人将对李白的思念推向极致,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