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中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既可以表示“中间”,也可以表示“符合、达到某种标准”。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中”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中”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中”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用途广泛。有的成语以“中”为核心,如“百发百中”、“一针见血”等;有的则以“中”作为修饰词,如“半途而废”、“不偏不倚”等。这些成语大多用于描述状态、行为或结果,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实用性。
为了方便查阅,下面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带有“中”字的成语,并附上其含义及出处,供参考。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 百发百中 | 每次都能命中目标,形容射术高超或计划精准 | 《后汉书·马援传》 |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宋史·赵普传》 |
| 半途而废 | 做事没有坚持到底,中途停止 | 《礼记·中庸》 |
| 不偏不倚 | 不偏向任何一方,形容公正、中立 | 《论语·雍也》 |
| 中流砥柱 |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 《晋书·王坦之传》 |
| 置之度外 |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不考虑个人得失 | 《后汉书·王符传》 |
| 心口不一 |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致 | 《红楼梦》 |
| 言过其实 | 说的话超过实际,夸大其词 | 《后汉书·王符传》 |
| 中规中矩 | 合乎规范,做事守规矩 | 《论语·八佾》 |
| 适得其反 | 结果与预期相反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三、结语
以上列出的成语只是众多含有“中”字成语中的一部分。这些成语在日常交流、写作甚至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
如需了解更多成语知识,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学习和运用,逐步提高语言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