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什么意思】“言过其实”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夸张、夸大其词,超过了实际情况。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在表达中不切实际、过分渲染的人或事。
一、词语解析
- 词义:言语超过实际内容,形容说话夸张、不真实。
-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言过其实,人莫之信。”
- 结构:由“言”(说话)和“过其实”(超过实际)组成。
- 感情色彩:贬义词,带有批评意味。
- 使用场景:常用于评价他人言论不实、夸大事实。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他人夸夸其谈 | 他总是言过其实,让人难以相信他说的话。 | 
| 描述虚假宣传 | 这个广告言过其实,完全不符合产品实际情况。 | 
| 评价演讲内容 | 他的演讲虽然精彩,但有些地方言过其实。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夸大其词、浮夸、虚张声势 |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 
四、总结
“言过其实”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的成语,用来描述说话不实在、夸大其词的行为。在日常交流中,应当注意语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言过其实而影响信任和沟通效果。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与说服力。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言过其实 | 
| 含义 | 说话夸张,超过实际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常见用法 | 批评、讽刺、评价言论 | 
| 近义词 | 夸大其词、浮夸 |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