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出处】一、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是韩愈在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过程中,用来批评当时社会对学习和教育的误解。他指出,有些人只注重字词的表面意思(即“句读”),却忽视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即“惑”)。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士人轻视老师、不求甚解的风气。
该句不仅是古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对现代学习方式具有启发意义。它强调了学习应注重理解与思考,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掌握。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出处 | 唐代·韩愈《师说》 |
| 原句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作者 |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 出处篇目 | 《师说》 |
| 背景介绍 | 韩愈在《师说》中批判当时士人耻于从师的现象,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 |
| 句意解释 | 不懂得文句的停顿(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惑),说明学习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 |
| 现实意义 | 强调学习应注重理解与思考,而非仅停留在字面或形式上。 |
| 影响 | 成为后世教育理念的重要参考,也常被用于教学中强调理解的重要性。 |
三、结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虽短短八字,却深刻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它提醒我们,在求知的路上,不应只关注表象,更应追求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韩愈的这一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