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成语】“高山流水”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知音难觅或音乐高妙。它不仅在文学中频繁出现,在现代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情感深厚的关系。
一、成语释义
出处: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原意: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弹琴时,钟子期能准确地理解其意境。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因无人再懂他的琴声,摔琴而绝。后人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遇,也用来形容音乐高雅、意境深远。
引申义:
- 比喻知音或知己。
- 形容音乐或文章高妙、意境深远。
- 有时也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二、成语用法及例句
成语 | 用法 | 例句 |
高山流水 | 作主语、宾语 | 他与我志同道合,真是高山流水。 |
高山流水 | 作定语 | 这首曲子是高山流水般的佳作。 |
高山流水 | 作谓语 | 他们之间的默契,就像高山流水一样。 |
三、相关典故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述 |
伯牙子期 | 《列子·汤问》 | 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其中的“高山”与“流水”,二人成为知音。 |
《高山流水》曲 | 古代乐谱 | 后世以此曲为象征,代表知音与高雅艺术。 |
四、常见误用
1. 误用为“情投意合”
“高山流水”更强调“知音”,而非单纯的爱情或友情。
2. 误用为“风景优美”
虽然“高山流水”有自然景象之意,但主要意义还是在“知音”和“音乐”。
3. 误用为“旋律优美”
“高山流水”虽可形容音乐,但更多是强调意境与理解,而非单纯的旋律好听。
五、总结
“高山流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成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音乐与文学的象征,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体现。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深层含义,避免误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高山流水 |
出处 | 《列子·汤问》 |
原意 | 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
引申义 | 知音、高雅艺术、心灵契合 |
常见用法 | 作主语、宾语、谓语 |
常见误用 | 误用于爱情、风景、旋律等 |
文化意义 | 代表知音、艺术与精神共鸣 |
如需进一步了解“高山流水”的诗词引用或现代应用,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