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副对联什么】一、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一副极具文学性和历史感的对联,内容深刻,寓意深远。它出自清代学者梁启超为纪念屈原而题写的对联,用以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怀念与敬仰。
上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中的“香草”象征高洁之人,暗指屈原;“三户地”则源于《史记·屈原列传》中“楚虽三户能亡秦”的典故,暗示屈原虽死,其精神却永存于楚地。“招魂”则是古代祭祀仪式的一部分,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
下联“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中,“呵壁”指的是屈原在被流放期间,面对困境仍不改其志,常以手击壁抒怀;“湘流”即湘江,是屈原投江自尽之地;“九歌”是屈原所作的《九歌》,代表其诗歌艺术的巅峰。
整副对联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屈、忧国忧民精神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文化先贤的崇敬之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对联名称 |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
出处 | 清代梁启超为纪念屈原所题 |
上联释义 | “何处招魂”表示对屈原的追思;“香草”象征高洁人格;“三户地”引自《史记》,表达屈原精神永存。 |
下联释义 | “当年呵壁”表现屈原坚贞不屈;“湘流”指湘江,是屈原投江之地;“九歌心”指屈原的《九歌》,体现其文学成就。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屈原忠贞不屈、忧国忧民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其文学贡献的肯定。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文化中对先贤的缅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纪念屈原、弘扬传统文化、诗词教学等场合。 |
三、结语
这副对联不仅是对屈原个人的纪念,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它融合了历史、文学与情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理解与赏析,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认识屈原的精神世界,也能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