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的成语故事是什么】“千里迢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路途非常遥远。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亲情、友情和责任的重视。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千里迢迢”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民贫而无财,故不能自致于京师,虽有孝子慈孙,亦不能以千里迢迢而往。”意思是:百姓贫穷没有钱,无法自己到京城去,即使有孝顺的子孙,也无法千里迢迢地前往。
后来,“千里迢迢”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从很远的地方长途跋涉而来,常用于表达一种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成语故事背景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王符的学者,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由于家境不好,他无法像其他士人一样通过金钱或关系进入朝廷为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影响社会。
有一次,他的学生和亲友想要带他去京城,希望他能施展才华。但王符考虑到自己家境贫寒,无力负担长途旅行的费用,便拒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说:“我虽有志向,但若没有财力支撑,也无法实现抱负。”
这句话后来被记载在《后汉书》中,成为“千里迢迢”的出处。
三、成语的现代用法
如今,“千里迢迢”不仅用于描述地理上的距离遥远,也常用来形容为了某件事不辞辛劳、坚持不懈的努力。比如:
- 他为了参加比赛,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
- 她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只为见亲人最后一面。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千里迢迢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路途遥远,不辞辛劳地前往 |
故事背景 | 王符因家境贫寒,无法赴京,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 |
现代用法 | 表达长途跋涉、不畏艰难的精神 |
情感色彩 | 正面,体现毅力与决心 |
五、结语
“千里迢迢”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距离的成语,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无论是古代的学者,还是现代的追梦者,都可能因为梦想、责任或情感而选择“千里迢迢”地前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