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是谁】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认知行为疗法(CBT)中。它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强调,人的情绪反应并非直接由外部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和信念所决定。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情绪ABC理论的起源与核心内容,以下是对该理论的总结及关键信息表格。
情绪ABC理论的核心观点总结:
1. A(Activating Event):指的是引发情绪的外部事件或情境。
2. B(Belief):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信念或解释。
3. C(Consequence):是个体在面对该事件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根据该理论,真正影响我们情绪的是“B”部分,而非“A”。因此,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可以有效调节情绪反应。
情绪ABC理论关键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理论名称 | 情绪ABC理论 |
| 提出者 | 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
| 提出时间 | 20世纪50年代 |
| 所属领域 | 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CBT) |
| 核心概念 | A(Activating Event)、B(Belief)、C(Consequence) |
| 理论意义 | 强调情绪是由个人对事件的认知和信念决定,而非事件本身 |
| 应用领域 |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治疗、自我情绪管理等 |
| 典型案例 | 例如:被同事批评(A)→ 认为“我总是做不好”(B)→ 感到沮丧(C) |
通过了解情绪ABC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来源,并学会调整不合理的想法,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这一理论不仅在专业心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