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而从心所欲的从解释】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到了七十岁,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意愿行事,却不会违背礼法和规矩。其中,“从”字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之一。
一、
“从”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跟随”、“顺从”、“依从”等。在“七十而从心所欲”这一句中,“从”应理解为“依从”或“顺应”,即“顺着内心的想法去做事”。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年纪大了,经历丰富,内心已经与礼法融合,因此可以自由地按自己内心的意愿行事,而不越出规矩。
这种状态体现了儒家对“德”的追求,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通过长期的自我修炼,人最终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表格形式解析
| 词语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在句中含义 | 解释 |
| 从 | cóng | 跟随、顺从 | 依从、顺应 | 从心所欲 | 依照、顺着内心意愿 |
| 心 | xīn | 心脏 | 内心、思想 | 从心所欲 | 内心的欲望、想法 |
| 所 | suǒ | 处所 | 表示动作的范围 | 从心所欲 | 所想、所愿 |
| 欲 | yù | 欲望、想要 | 渴望、心愿 | 从心所欲 | 自己的意愿 |
| 矩 | jǔ | 规矩、法度 | 法则、规范 | 不逾矩 | 不超越礼法 |
三、总结
“七十而从心所欲”的“从”并非简单的“跟随”,而是“依从”“顺应”之意,强调的是人在长期修养之后,内心与外在行为达到高度一致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赞美。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在遵循道德与礼法的前提下,实现心灵的自在与安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