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得火汉语大词典】“钻木得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它字面意思是通过摩擦木头来取得火种,象征着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在汉语中,“钻木得火”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探索与利用。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钻木得火 |
| 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 字面意思 | 通过摩擦木头产生火 |
| 引申含义 | 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获得成功或生存资源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通过艰苦劳动或智慧获取成果 |
二、出处详解
《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作品,其中提到“燧人氏钻木取火”,讲述的是远古时代人类学会用火的故事。虽然“钻木得火”并非直接出现在原文中,但这一说法是对“燧人氏”的一种引申和概括,反映了古人对火的起源和使用方式的理解。
三、文化意义
| 方面 | 内容 |
| 历史价值 | 反映了古代人类对火的探索与利用 |
| 文化象征 | 象征智慧、勤劳与生存能力 |
| 教育意义 | 倡导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鼓励人们不依赖他人,自力更生 |
四、现代用法举例
- 例句1:他靠自己创业,终于实现了梦想,真是“钻木得火”的典范。
- 例句2: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人们常常需要“钻木得火”才能维持生活。
五、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钻木得火”的关系 |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 相似,强调自主性 |
| 愚公移山 | 坚持不懈的精神 | 相近,都体现毅力 |
| 事半功倍 | 用较少的努力达到效果 | 不同,强调效率而非努力 |
六、总结
“钻木得火”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克服挑战。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钻木得火”的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