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去天不盈尺】“连峰去天不盈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原句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句诗描绘了蜀道之险峻,山峰高耸入云,几乎触手可及,而枯松倒悬于绝壁之上,更显出蜀道的惊险与壮丽。
一、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李白在《蜀道难》中对蜀道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蜀道两侧山峰高耸、直插云霄的景象。此句不仅突出了蜀道的险峻,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该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是《蜀道难》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常被用于文学赏析与古诗教学中。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李白《蜀道难》 |
原文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意象 | 山峰高耸、直插云霄;枯松倒挂于绝壁 |
表达手法 | 夸张、比喻 |
主题 | 蜀道之险峻、自然之壮美 |
文学价值 | 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
教学用途 | 常用于古诗教学、文学赏析、语文考试等 |
三、延伸理解
“连峰去天不盈尺”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蜀道之险,正如人生之路的艰难与曲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会。
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结语: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蜀道的险峻与壮美,是李白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值得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