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2025-09-30 09:09:22

问题描述: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09:09:22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成语,意思是:如果鸟巢被毁,那么巢中的蛋就不可能完好无损。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在大灾难或重大变故发生时,个体难以独善其身,往往会受到牵连。

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命运和环境关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集体意识与危机意识。在历史、文学、政治乃至日常生活中,这句话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成语出处与含义

项目 内容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含义 比喻在大难临头时,个体难以幸免,必须共同面对困境
引申义 强调集体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时间 事件/人物 使用情况
东晋时期 王导与谢安 在政治斗争中引用此语表达对局势的担忧
明清小说 如《红楼梦》《水浒传》 常用于描写家族衰落或社会动荡
近现代 革命文学、政治评论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团结精神

三、现实意义与应用

应用领域 说明
政治 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经济 金融危机时,企业倒闭影响员工生计,体现“覆巢”效应
社会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互助与共担责任
个人 提醒人们要有危机意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四、文化影响与延伸

方面 说明
文学 成为许多作品的主题,如悲剧、讽刺文学等
教育 用于教育学生认识社会责任与集体意识
哲学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现代语境 被用于网络用语、社交媒体,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五、总结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时,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整体紧密相连。无论是历史上的动荡,还是现代社会的挑战,这一道理依然适用。

通过了解这句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现实中做出更有责任感的选择。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对“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一成语的深入分析与整理,结合历史、文化、现实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确保内容真实、客观、具有启发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