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原文及翻译】在中华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故事,讲述了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如何用五彩石修补天空,拯救苍生的壮举。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灾难的想象,也蕴含着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崇拜。
以下是对“女娲补天”原文及其翻译的整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总结
《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这段文字描述了远古时代天地崩塌、灾难频发的情景,以及女娲为了拯救人类而采取的一系列英勇行动。
二、翻译总结
原文 | 翻译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 古代的时候,四方的支柱倒塌了,九州大地裂开了 |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 天不能全面覆盖,地不能全面承载 |
火炎而不灭,水浩而不息 | 火焰不断燃烧,洪水不停泛滥 |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 残暴的野兽吃掉百姓,凶猛的鸟抓走老人和弱者 |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女娲于是冶炼五种颜色的石头来修补天空 |
断鳌足以立四极 | 剪断巨龟的脚来支撑四方 |
杀黑龙以济冀州 | 杀死恶龙来救助冀州地区 |
积芦灰以止淫水 | 堆积芦苇灰来阻止洪水 |
三、总结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故事,它不仅展现了女娲作为创世神和救世主的形象,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英雄精神的推崇。通过这一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与智慧。
此故事虽为神话,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女娲的其他神话故事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