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是指什么时辰】“日上三竿”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太阳已经升得很高,通常表示时间已经不早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计时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含义
“日上三竿”字面意思是“太阳升到三根竹竿的高度”。在古代,人们常用竹竿来测量太阳的位置,以判断时辰。因此,“日上三竿”常被用来形容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时间已经过了清晨,接近中午。
二、对应的时辰
根据中国古代的时辰划分,“日上三竿”大致对应的是上午十点左右,也就是巳时(9:00-11:00)的中后段。
以下是详细的时辰对照表:
时辰 | 时间范围 | 对应现代时间 | 说明 |
子时 | 23:00-1:00 | 深夜至凌晨 | 夜间最深时段 |
丑时 | 1:00-3:00 | 凌晨 | 俗称“鸡鸣” |
寅时 | 3:00-5:00 | 黎明前后 | 天将明之时 |
卯时 | 5:00-7:00 | 清晨 | 日出前后 |
辰时 | 7:00-9:00 | 上午七点至九点 | 太阳初升,人开始活动 |
巳时 | 9:00-11:00 |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 “日上三竿”所指的时辰 |
午时 | 11:00-13:00 | 中午 | 正午,太阳最高 |
未时 | 13:00-15:00 | 下午 | 午后时段 |
申时 | 15:00-17:00 | 傍晚 | 太阳西斜 |
酉时 | 17:00-19:00 | 黄昏 | 夕阳西下 |
戌时 | 19:00-21:00 | 夜晚 | 夜幕降临 |
亥时 | 21:00-23:00 | 深夜 | 人已入睡 |
三、使用场景
“日上三竿”不仅用于描述时间,还常用于表达一种悠闲或迟起的状态。例如:“他每天都要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这句话既表达了时间的早晚,也带有一定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
“日上三竿”是古代对时间的一种形象化表达,指的是太阳已经升到较高位置,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上午十点左右,即巳时。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语言的巧妙运用。
通过了解“日上三竿”的含义和对应的时辰,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