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手于人故事来源是什么】“假手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某件事。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故之中。
以下是对“假手于人”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出处、含义及相关历史背景。
一、
“假手于人”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借助他人的手来做事,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于形容通过他人之手完成任务的行为。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带有一定的策略性和间接性意味。它在历史上常用于政治、军事和外交场合,体现了古人对借力行事的智慧。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假手于人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文引用 | “楚子围宋,宋人请降,楚人弗许。……王使屈巫聘于齐,假手于人,以成其事。” |
含义 | 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事情;指通过他人之手达成目的。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语境,如政治、外交、军事等场合。 |
现代用法 | 表示借助他人之力完成任务,有时带有一定的策略性或委婉意味。 |
相关成语 | 借刀杀人、因人成事、托付他人 |
历史背景 | 古代战争与外交中,常需借助他人之力达成目标,此成语反映了这种策略思维。 |
三、结语
“假手于人”虽为成语,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左传》中的原始记载,到后世的广泛使用,这一成语不仅展现了语言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古人处理事务时的智慧与策略。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直接使用该成语的情况较少,但其背后的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