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的意思介绍】“步履蹒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走路不稳、步伐缓慢的样子。这个词语多用来形容年老体弱的人或身体不适时的行走状态,也可以比喻事物发展缓慢、进展艰难。
在日常生活中,“步履蹒跚”不仅用于描述人的动作,有时也用于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形象感。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一、
“步履蹒跚”原意是形容走路时脚步不稳、缓慢的样子。其字面意思是“脚步蹒跚”,“蹒跚”指走路不稳、摇晃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轻微的贬义或中性色彩,多用于描写老年人、病弱者或处于困境中的人。
该词也可引申为事物发展缓慢、进展不顺利的状态,常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步履蹒跚 |
拼音 | bù lǚ pán shān |
释义 | 形容走路不稳、缓慢的样子;也可比喻事物发展缓慢或进展困难。 |
出处 | 常见于古文及现代汉语中,无确切出处,属常用成语。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状态,书面语中使用较多。 |
例子 |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小路上。 公司的发展步履蹒跚,难以突破瓶颈。 |
同义词 | 步履维艰、步履踉跄、行步迟缓 |
反义词 | 行走如飞、健步如飞、快步如风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消极,多用于描写弱势或困难状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步履蹒跚”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还能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