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什么意思】“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事情的主要部分或关键所在。它源自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荦荦大端”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不学,则见于世,虽有贤才,亦不能成其业,故曰‘学则三代共之’,是以君子贵学也。今人不知学,而欲为治,是犹不种而望获,不耕而望实,非所以为治也。然则学之为道,岂可忽哉?……夫不学,则无以知其大端。”这里的“大端”指的是事物的根本或主要部分,“荦荦”意为明显、突出。
因此,“荦荦大端”整体意思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所在,强调的是事情的核心内容或重要方面。
该词多用于书面表达,尤其在学术、政治、历史等正式场合中较为常见。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过于口语化。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荦荦大端 |
含义 | 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关键所在,强调核心内容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正式场合,如学术、政治、历史等 |
语法结构 | 偏正结构(荦荦修饰大端) |
近义词 | 大事、要务、核心、关键 |
反义词 | 细节、琐事、次要部分 |
使用注意 | 避免口语化,适用于正式写作,不宜随意使用 |
示例句子 | 他指出,当前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民生问题,这是荦荦大端。 |
三、结语
“荦荦大端”作为一个带有古典色彩的成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的价值。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