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是哪几年】“十一五”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是国家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十一五”期间的具体时间范围以及其主要内容和成果,以下将从时间范围、主要目标、重点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时间范围
“十一五”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共五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主要目标与任务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
- 经济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
- 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 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民生改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工程;
- 区域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三、重点发展领域
领域 | 主要内容 |
经济发展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科技创新 |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节能减排 | 推进能源节约和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
教育事业 | 扩大义务教育覆盖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医疗保障 | 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社会保障 |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 |
区域发展 | 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四、总体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
- 经济增长:GDP总量持续增长,人均GDP大幅提高;
- 科技进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 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 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对外贸易和投资持续扩大。
五、总结
“十一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我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项目 | 内容 |
规划名称 |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
时间范围 | 2006年1月—2010年12月 |
主要目标 |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 |
重点领域 | 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环保等 |
成效 | 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显著改善 |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一五”期间的具体政策或数据,可查阅相关政府文件或权威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