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张九龄 赏析】《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共十二首,内容多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人生、仕途、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这些诗篇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张九龄作为盛唐时期文人的思想风貌和人格追求。
以下是对《感遇》系列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特点与赏析要点:
一、
《感遇》是张九龄在政治失意后所作,借自然景物寄托内心情感,既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也有对世事变迁的反思。诗中常以松柏、兰草、幽兰等高洁之物自喻,表现出诗人清高不屈、孤傲独立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朝廷腐败、宦海沉浮的不满与无奈。
二、《感遇》赏析要点(表格)
序号 | 内容主题 | 主要意象 | 情感表达 | 艺术特色 | 代表诗句 |
1 | 自我修养 | 松柏、兰草 | 高洁、坚定 | 借物抒情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2 | 人生感慨 | 鸿雁、寒露 | 孤寂、思乡 | 意境深远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3 | 时局动荡 | 大江、风浪 | 忧国忧民 | 现实批判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4 | 官场失意 | 旧园、落叶 | 悲凉、失落 | 情感真挚 | “旧苑荒台,空庭落日” |
5 | 理想追求 | 明月、星辰 | 渴望、希望 | 寓意深远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6 | 人情冷暖 | 花开、花落 | 感叹、伤怀 | 对比强烈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三、总体评价
张九龄的《感遇》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他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中的孤独与坚持,展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四、结语
《感遇》系列诗作是张九龄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与才华,也为我们理解盛唐时期士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读其诗,如见其人,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