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什么意思】“百尺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仍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个成语源自佛教禅宗的典故,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达一种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百尺竿头 | 比喻极高或极高的境界,也表示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
二、成语来源
“百尺竿头”最早出自《景德传灯录》中的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在竹竿上站得很高,弟子问他是否已经到顶了,他回答:“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说,即使站在百尺高的竹竿上,也要继续向上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三、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用于鼓励人继续努力 | 他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依然百尺竿头,不断挑战自我。 |
表达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 学习不能止步于现有成绩,应有百尺竿头的精神。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
反义词 | 停滞不前、固步自封、知足常乐 |
五、总结
“百尺竿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绩之后,不应自满,而应继续保持进取心,追求更高的目标。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个人成长中,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小结:
“百尺竿头”寓意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其源于禅宗典故,现广泛用于鼓励人们不断进取,保持奋斗精神。通过表格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该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及相关词汇,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