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scraper】总结:
“Skyscraper”(摩天大楼)是现代城市建筑的标志性象征,代表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从最早的摩天大楼到如今的超高层建筑,它们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也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定义、历史发展、结构特点、功能用途及全球代表性建筑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摩天大楼,英文名为“Skyscraper”,通常指高度超过一定标准(如10层以上或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这类建筑在20世纪初随着钢铁结构和电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
摩天大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工程技术的结晶。它们的设计需要考虑抗震、抗风、材料强度、能源效率等多个方面。同时,摩天大楼的功能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办公、住宅、酒店、商业中心等。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建有著名的摩天大楼,如美国的帝国大厦、中国的上海中心大厦、迪拜的哈利法塔等。这些高楼不仅展示了各国的建筑水平,也成为旅游和文化的重要地标。
表格:摩天大楼(Skyscraper)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摩天大楼 |
英文名称 | Skyscraper |
定义 | 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高层建筑,通常指10层以上或40米以上的建筑 |
起源时间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 |
主要技术 | 钢结构、电梯系统、抗震设计、玻璃幕墙等 |
功能用途 | 办公、住宅、酒店、商业、观光等 |
全球代表性建筑 | 帝国大厦(美国)、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哈利法塔(阿联酋) |
最高建筑 | 哈利法塔(828米,2010年建成) |
环境影响 | 能源消耗大、热岛效应、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
社会意义 | 标志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活动 |
结语:
摩天大楼不仅是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未来的摩天大楼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继续引领城市建筑的新方向。